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3月26日,國務院發布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這份堪稱我國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的重要文件是我國標準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其主要工作完成于2014年。2014年,我國標準化工作成績顯著。
2014年,標準在支撐轉型升級、促進綠色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緊貼國計民生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標準委)下達了177項相關國家標準制定計劃,啟動了《物聯網基礎共性標準研究制定》項目,完成驗收首個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特高壓交流輸變電項目。為支持傳統產業升級,國家標準委開展了122項化解產能過剩重要標準的研制,發布了21項高端裝備制造關鍵技術標準,標準化在現代服務業中的作用得到廣泛認同,被列入《國家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重點任務。
同時,品牌建設納入標準化軌道,2014年全年共發布16項品牌價值評價國家標準。為促進綠色發展,多部門聯合制定了《能效標準化工作聯合推進方案》,組織開展了新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批準發布了40項能效、能耗限額及節能基礎標準。目前,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已報送國務院,遮陽產品標準制修訂支撐建筑節能工作已落到實處。圍繞大氣污染防治,國家標準委完善了涂料、膠黏劑中揮發性有機物限值標準,啟動了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油品標準修訂,為加快推動國Ⅴ車用汽柴油標準實施,發布了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商品煤質量、大氣污染物排放等重要標準。
改革成共識 創新謀共治
保障改善民生首先要保障糧食安全。2014年,為落實《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國家標準批準發布,糧油加工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為保障消費安全,國家標準委開展了消費品安全標準“筑籬”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兒童用品、電動自行車、口罩等重要標準研制,批準發布了10項化妝品中禁限用物質檢測標準,完成了1950項食品國家標準和1675項計劃的清理。
此外,2014年國家標準委還啟動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建設,將標準化工作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在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基礎設施、資源環境、農業現代化等方面提出急需制修訂的關鍵標準,并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制定。圍繞社會治理水平提升,第一批98項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開始試點。
2014年是中國標準“走出去”的重要一年。這一年,我國成功申辦2016年ISO大會,新承擔6個技術機構秘書處,新擔任5個技術委員會主席、副主席職務,開辟了飼料機械、城鎮水回用、特高壓交流輸電多個國際標準化新工作領域,新提交國際標準提案48項。在10個領域發布了一批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在ITU首次建立較為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同軸電纜寬帶接入技術標準體系。標準化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在水利、鐵路、能源等領域翻譯出版的一批外文版標準,為我國裝備、服務走出去提供了技術支撐。依托對外合作項目,我國實現了中國航天、鐵路標準的輸出和海外應用。此外,標準化國際合作持續深化。在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的見證下,我國分別與法國、希臘、意大利、墨西哥簽署標準化合作協議,同時深入落實《中英標準互認協議》,積極推進與法國在農業食品、鐵路、電子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標準化合作項目,簽訂了中德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計劃聯合聲明。
2014年是標準化管理創新、機制完善的一年。國家標準委開展了標準化規章實施后評估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規范了國家標準在制定和實施中涉及專利的處置問題,以績效管理推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14年,我國共發布國家標準1530項,下達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1519項,國家標準審批出版周期縮短一半以上,國家標準公告發布與標準文本正式出版基本實現同步,標準制修訂經費分類管理改革重點支持強制性標準和基礎公益類推薦性標準。新版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信息系統正式上線,技術委員會工作平臺投入試運行,技術標準資源服務平臺向國家科技計劃試點開放。
2014年初,國家標準委推出了一系列標準化改革措施,上海、福建等7省市開展了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試點。2014年編制的《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對“十三五”標準化工作提前進行了布局,并已上報國務院。2014年,《標準化法》的修改列入全國人大一類立法計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7次會議將標準化法修改作為重點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