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5月13日電 (記者 林浩)“傳染病無國界,中國—東盟需要攜起手來,預防控制疫情,共同探索建立及時準確的疫情信息溝通渠道,創造安全衛生的環境,保護區域內民眾健康。”中國質檢總局衛生檢疫監管司司長張際文在南寧說。
中國—東盟跨境傳染病監測與應對研討會13日在南寧舉行,來自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檢驗檢疫官員、傳染病防控專家齊聚一堂,深入交流應對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
張際文表示,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人員和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各類突發傳染病跨境傳播也變得越來越容易,這為各國的公共衛生管理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威脅著東盟國家和中國公民健康,也對各國旅行和貿易帶來了影響。因此,針對跨境傳染病的監測和應對成為了保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工作。
張際文認為,東盟各國與中國之間應加強對瘧疾、登革熱、肺結核、艾滋病等傳統傳染病的監測工作,學習探討國際衛生組織和各國相關機構在跨境傳染病監測、應對和公共衛生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形成中國—東盟在突發傳染病監測和應對方面的充分高效的交流機制,推動建立中國—東盟跨境傳染病監測和應對聯合行動計劃。
研討會中,張際文重點介紹了中國在防控埃博拉疫情方面的舉措,他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面對嚴峻形勢,構筑了境外、途中、口岸三道防線,并研發了埃博拉出血熱快速檢測方法,為病毒檢測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
這位官員披露,截止今年5月4日,中國口岸排查來自埃博拉疫區人員32422人,累計截獲有發熱等癥狀者94例,確診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33例,此外,通過對航班、輪船、火車、標箱、貨物等的檢疫,發現并處理了兩只來自疫區的埃博拉病毒宿主——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