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嫩avxⅹxx一区二区_精品亚洲永久_婷婷色九月_日韩尤物在线 - 亚洲成年网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浙江省申報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

2016-07-05 作者: 瀏覽數:1717

“加強標準化工作、實施標準化戰略,是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

  早在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對標準化工作在引領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作出了論斷,此后標準化戰略在浙江歷任黨委政府心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最近幾年,浙江省更是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建設標準強省的戰略,全省標準化工作的外延不斷拓展,內涵持續深化,在經濟、社會、行政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近日作出決議,提出要按照“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要求,從全局高度、發展眼光,以更寬視野、更高標準,查補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桿省的短板,并補齊。

  省委書記夏寶龍在全會上指出,查補短板,首先要定標對標,這個標準就是“高質量、均衡性”。高質量,包括經濟結構高質量、生活水平高質量、自然環境高質量、政治生態高質量。均衡性,就是更加關注發展的平衡、協調、可持續。凡是不符合高質量、均衡性要求的,就是短板,就要補齊。

  夏寶龍“定標對標”的這個論述,給標準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中如何發揮作用發出了清晰的指令。

  時任省長李強指出,要按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要求,規劃建設高水平的“浙江標準”體系,全面提升浙江制造、浙江建設、浙江服務、浙江環境、浙江民生、浙江治理水平,成為國家標準體系的領先標桿和重要支撐。為推動社會治理標準化的深化,李強還親自牽頭實施了《以標準化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路和舉措》研究。

  浙江省副省長、標準強省領導小組組長朱從玖提出,全省標準化工作緊緊圍繞“著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務生態系統、更有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態系統、更加和諧的社會生態系統”目標,著力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質量型、創新型、知識型經濟標準體系。要重視民生相關的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生產安全標準體系,加快建設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標準體系。

  為全面發揮標準化工作作用,最近兩年來,浙江省推進標準化改革重大舉措一個接著一個:政府出臺關于建設“標準強省”的意見,成立標準強省工作領導小組;與國家標準委簽署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加快標準強省建設合作備忘錄;向國務院打報告申請建設標準化改革綜合試點省。與此同時,浙江標準化工作也從第二產業向一三產業擴展,從經濟領域向社會治理、生態保護、公共服務和政務改革等各個領域延伸。

  標準化改革在深化

  為了確保標準化改革試點到位,浙江省還從組織、政策、資金、人才和宣傳5個方面深化改革,強化保障。

  通過建立省政府高層次標準化工作協調意識機構,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將標準化政策與經信、科技、農業、商貿等產業政策深度融合,相互作為支持因素,形成整體推進標準化工作政策合力。要求各地、各部門要設立標準化專項資金,加大標準化戰略資金投入,強化本領域“標準化+”工作經費保障。

  將標準化知識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內容,引導各級領導帶頭學標準、用標準。加強高校標準化學科、專業建設,在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中增加標準化內容。建立重要標準新聞發布制度,加強標準解讀,推動全社會了解標準。

  標準化的生命就在于“化”字,否則就是一紙空文,因此浙江在標準化改革中,特別強調要創新標準轉化機制、實施機制。浙江將全面推動將浙江的重大戰略試點經驗、經濟社會發展創新成果和重大科技專項研究成果轉化為標準。推動各級政府和部門將標準作為重要的治理和決策手段加大實施力度。

  為了確保標準實施到位,浙江要求各級標準化主管部門對強制性標準和重要公共領域標準實施情況建立實施督查、實施情況統計分析報告和信息反饋機制,及時開展標準復審和維護更新。建立以團體自律和政府必要規范為主要形式的團體標準監督機制,發揮市場對團體標準的優勝劣汰作用。

 

  

  浙江先進制造業車間一瞥

 

  “標準化+”在行動

  為切實發揮“十三五”時期標準化對浙江發展的規制、引領和支撐作用,浙江省即將發布“標準化+”行動計劃,把標準化作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制度和重要方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層級,適應新常態,催生新效益,推動新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了標準化在技術創新、浙江制造、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生態建設、走出去戰略、公共基礎建設、基本服務均等化、政務服務等10個方面的30項具體工作目標,確定了標準創新貢獻獎、智能制造標準化專項行動、義務教育標準化示范學校、標準化科技創新平臺、綠色交通標準化專項行動等18個工作載體和為老服務、公共文化服務、美麗縣城、城鄉一體化等方面的20項試點任務。

  行動計劃近期目標是:到2017年規上企業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采標率達到60%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達到62%以上,培育國家級、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100個以上,地方標準和地方標準規范平均制定周期縮短到一年以內。

  行動計劃遠期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標準化+”工作體制和機制,覆蓋全面、水平領先的新型“浙江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全面提升浙江制造、浙江建設、浙江環境、浙江服務、浙江民生和浙江治理標準化水平。培育和打造一批掌握標準話語權的優勢產業和企業,將管理與技術成果轉化為標準成為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各個領域的主動選擇,標準供給能力和標準化水平處于全國領先。“標準化+”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手段,加強公共服務的重要途徑,強化制度供給的重要支撐,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標準化效應在拓展

  前不久,浙江省海鹽縣發布實施了縣域綠色發展地方標準,根據本地實際并結合全省情況構建了綠色發展標準指標體系,用來衡量該縣綠色發展水平,指導綠色發展。此前該縣還發布實施了就地城鎮化地方標準體系,較好地運用了標準化的手段協調城鄉經濟發展,均衡城鄉公共服務。

  海鹽的案例是浙江拓展標準化工作領域,擴大標準化效應的一個典型,在深化標準化改革過程中,浙江省特別強調標準化對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促進作用。

  以標準促進創新發展。建立以“浙江制造”標準帶動企業技術改造機制,推動企業對照“浙江制造”標準開展質量提升活動。

  以標準推動協調發展。緊緊圍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和農村社會治理制度5個領域,扎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創建。

  以標準保障綠色發展。著力提高能耗、物耗、水耗、環保和技術等市場準入標準門檻,健全生態補償標準,倒逼落后產能淘汰、退出。

  以標準支撐開放發展。以標準“走出去”,帶動產品、技術、裝備、服務“走出去”。在國家間合作框架協議下,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主要貿易國相關省(州)的標準化合作,共同提出并制定優勢領域國際標準,將具備條件的“浙江制造”標準納入雙邊或多邊國際標準化合作平臺,推動“浙江制造”走出去。

  以標準帶動共享發展。加快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公共交通、居家養老、社會保障等領域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推動各地對標準、找差距、補短板,促進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帶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推薦新聞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詢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