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嫩avxⅹxx一区二区_精品亚洲永久_婷婷色九月_日韩尤物在线 - 亚洲成年网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檢測機構市場化大幕正式拉開

2014-12-16 作者: 瀏覽數:1581

 

  從田間到餐桌,食品需要經過層層檢測。但是,由于社會上普遍對自我檢測的“不信任”心理,第三方檢測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

  近日,到四品府涮肉三元橋店用餐的顧客發現,進店之后就能見到一臺快速農殘檢測儀擺在面前,隨手拿起一片菜葉,現場檢測農藥殘留,十分鐘就可以出結果。這是北京市首家餐飲企業主動開展食材現場檢測農藥殘留量,將本來是幕后的檢測拉到了前臺。其實,從田間到餐桌,食品需要經過層層檢測。近年來,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不斷增強,食品檢測需求急劇增長,檢測技術有了長足進步,同時,企業自我檢測容易遭到質疑,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檢測得到了快速發展。

  檢測機構設置分散,水平良莠不齊

  外資檢測機構SGS集團中國區負責人介紹,中國檢測市場規模潛力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消費市場從生產型向享受型轉變,對消費產品質量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第三方檢測服務;二是國內產業的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對檢測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事實上,隨著中國的食品藥品向現代化監管邁進,有關部門愈發意識到,以檢驗檢測機構和專業人才隊伍為代表的技術支撐體系,是食藥監管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當下的短板。

  “幾乎每家食品企業都遭遇過跟檢測相關的烏龍事件。”一位業內人士介紹,2012年7月,河南三門峽市疾控中心的檢測結果指稱今麥郎方便面的酸價超標,但隨后該中心又自認“資質不全”,收回檢測報告并向企業公開道歉。同一時期,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聲明,“由于工作人員失誤”,對美贊臣等奶粉“香蘭素超標”的檢測結果無效。

  食藥檢測是專業的技術活兒,而目前國內檢測機構的設置卻并不專業。全國共有一千多家與食品相關的檢驗檢測機構,散布于農業、質監、衛生、食藥等多個系統。食品企業不定期接受各級各類管理部門的多項檢測,結果卻不共享、不互認。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加大了企業負擔,還存在某些企業多次受檢、而某些企業卻總被漏檢的弊端。

  各級檢測機構水平良莠不齊,一些檢測機構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甚至將行業推薦標準作為強制標準(國家標準)執行。

  在這種背景下,最新一輪食藥監管體制改革的核心議題之一就是要整合食藥檢測資源。與此同時,檢測機構市場化的大幕,也在2014年正式拉開。

  檢測機構市場化和“檢管分離”

  一家外資檢測機構負責人介紹,市場化以后,引入獨立第三方角色,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消費者對食藥安全的信心,但也要考慮到一些不良檢測企業可能會因為利益驅動而忽視社會責任意識,因此對第三方檢測企業的問責同樣重要。

  在歐美國家,政府會向第三方檢測機構購買常規性的檢測服務,檢測機構對食藥企業的產品是負有連帶責任的,因為有嚴重的后果監督,所以第三方機構必須嚴格履行檢測職責,確保自己檢過的產品確實合規。

  但目前我國很多情況下并沒有真正發揮市場的作用,甚至出現一些有政府背景的檢測機構或國有檢測機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運作模式。另外,在食品藥品行業中,檢測工作要貫穿全產業鏈,真正確保從源頭到餐桌的安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末端的事后監督。

  作為安全食品最高級別的有機食品,其檢測及認證機構的變遷,就是一個縮影。沱沱工社CEO杜非介紹,2012年之前,中國的有機行業很泛濫,認證也有問題。基于這個情況,從2012年4月份開始,國家工商總局、農業部等幾個部門聯合做了近半年的整頓,取消了一大批發證機構。從2012年10月份開始,中國實行了可以比肩歐盟的有機標準,發證機構一旦出現問題,終身取消發證資格,而且發證員終身不能再進入這個行業。而生產企業出了問題,三年之內不能再進入這個行業。

  檢測行業作為保障社會產品服務質量,營造安全生產消費環境的力量之一,國家對它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增強。例如,在一些城市和地區,第三方檢測機構已經接受食品監管部門的委托承擔相應的食品檢測業務。這些機構也在積極探索與一些國內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希望實現優勢和資源互補,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中國檢測市場的潛力很大,但政府的限制太多。”某檢測機構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第三方檢測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還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創造一個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數據,目前,中國國有檢驗檢測機構數占檢測機構總數近80%,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約占19.5%,外資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約占0.5%,占比懸殊。

  今年,國務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確對檢測機構改革提出要求,關鍵詞便是“市場化”和“檢管分離”。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個部門的檢驗檢測業務整合,政府原則上不再開辦一般性檢驗檢測機構。

  政府背景機構彌補市場化機構的短板

  不過,有政府背景的機構依然很重要,在一些常規檢測之外,他們往往會在一些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上增加投入,而這恰恰可能是市場化機構的短板。

  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主任路勇介紹,中心有專人負責,利用信息化工具對國內外的食品安全相關信息進行實時監測,一旦在國外發現問題就會立即進行研判,有必要的話會馬上在北京市取樣進行檢測。

  中心建立了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平臺,用于畜禽等重點高風險食品的追溯管理。從2007年開始,每年的檢測樣本量都在10萬個以上,從結果看,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豆制品、豬肉、蔬菜這六類食品,已連續多年總體合格率在98%以上。

  中心還建立了一套食品安全風險指標快速篩查系統,如果不知道食品中存在哪類風險,先總體篩查一下,找到大致方向后再進行具體檢測。有時,國家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檢測標準或者判定標準,中心會參照國外標準進行檢測,或者根據工作經驗采納一個臨時判定值,供監管部門參考。

  風險監測還會及時提供給消費者。比如,大家傳說小龍蝦重金屬超標嚴重,中心按照國家標準對蝦肉進行了檢測,沒有發現問題;但考慮到消費習慣問題,把蝦頭也單獨做了檢測,發現蝦頭里邊的重金屬含量較高,有的可能是蝦肉里邊的十幾倍。后來,中心就發布提示:不能吃蝦頭,吃蝦肉是沒問題的。

推薦新聞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詢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