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來,全國各地工商、市場監管以及質檢部門陸續開展對兒童玩具市場的專項檢查,不少兒童玩具因存在無3c認證標識、小零件不合格、標示不規范等問題被曝光。近日,筆者對各地公布的兒童玩具質量抽檢結果進行了梳理。
無3c認證標識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童車、電玩具、塑膠玩具、金屬玩具、彈射玩具、娃娃玩具六大類玩具產品被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3c認證)目錄,沒有獲得指定機構的3c認證證書、沒有按規定加貼3c認證標識的產品,不得出廠銷售和在經營服務場所使用。
今年6月,江蘇省工商局委托該省電子信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在無錫、徐州、常州等9個城市的流通領域抽檢了兒童電動遙控玩具,共抽查150個批次,涉及品牌68個。經檢驗,合格4批次,不合格146批次,合格率僅為2.7%。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也對該市城區批發市場、專業門店所銷售兒童玩具進行了抽檢,抽取26組樣品,有16組被判定不合格,不合格率為61.54%。
小零件不合格
按規定,供36個月及以下幼兒使用的玩具,可拆卸的部件或經可預見的合理濫用測試后脫落的部件,不應完全容入小零件試驗器,如果可以完全容入小零件試驗器,則很可能造成嬰幼兒咽喉或氣管堵塞而導致窒息或哽噎。
6月,江蘇省質監局通報了江蘇市場上木制玩具、彈射玩具、塑膠玩具、毛絨玩具等產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情況。木制兒童玩具抽檢合格率為94%,而毛絨玩具抽檢合格率只有六成左右。抽檢結果顯示,不合格項目主要為物理性能(小零件)。
國家玩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認證檢查員張曉楠介紹,小零件不合格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兒童玩具不合格項目的“重災區”,也是兒童玩具致傷甚至致命的元兇。
標識不規范
購買進口兒童玩具是當下不少家長的選擇,然而,根據有關部門的檢測,不少進口玩具被列入不合格名錄,一個主要問題是缺少中文標識和相應的中文使用說明等。
近期,山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開展了針對兒童用品的跨境電子商務抽查活動。其中,抽查兒童玩具5批,經檢驗檢測均不合格,主要不合格原因是無中文使用說明。
日前,黑龍江省工商局公布的該省流通領域兒童玩具質量監測結果顯示,19個批次產品存在活動部件間的間隙、玩具標識和使用說明等項目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規定。其中,玩具標識和使用說明不合格占相當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