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過媒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各年齡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發病。其潛伏期一般是2-12天,通常是3-7天,患者會出現以下癥狀:
一、潛伏期預警
發熱:持續1-7天,伴有寒戰、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等。
皮疹:發病后第2-5天出現,軀干四肢伸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紅色斑丘疹或紫癜,部分患者伴有瘙癢感。
關節疼:關節和脊椎出現疼痛,特別是手、腕、踝和趾關節等小關節疼痛明顯。
注意: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癥狀較為相似,但相較于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發熱期較短,關節痛更為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從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返回,應做好自身健康監測,如出現以上癥狀請立即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近期旅行史!
目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也無疫苗可預防,所以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防護的關鍵。
二、個人防護
穿衣“武裝”:戶外活動,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躍高峰期),穿淺色長衣衣褲,減少皮膚暴露。
驅蚊“護盾”:在暴露的皮膚及衣物上足量噴涂驅蚊劑。居家安裝紗門紗窗,睡覺使用蚊帳。
避免“高危地”:減少在草叢、竹林、積水等蚊蟲孳生棲息地附近長時間停留。
三、環境清理
建議每周徹底清理家中及周邊各類積水。
翻盆倒罐:徹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蓋閑置的盆、罐、桶、缸、輪胎等容器。
清淤疏堵:清理房前屋后溝渠、天臺排水槽淤塞,保持水流暢通;填平洼地。
勤換勤洗:家中水養植物每周至少徹底換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內壁和植物根部。寵物飲水碗、接水盤等同樣需勤換勤洗。
嚴密加蓋:必須使用的儲水容器(如水缸、水池)務必嚴密加蓋或投放安全的滅蚊幼緩釋劑。
垃圾管理:妥善處理垃圾,特別是廢棄的瓶、罐、塑料袋、一次性飯盒等,避免其成為小型積水容器。
四、化學防蚊
(1)合理使用殺蟲劑
家庭可以選用蚊香、電熱蚊香液(片)、殺蟲氣霧劑等產品。使用殺蟲氣霧劑前應先把食物、水源、碗柜等密閉或遮蓋,避免污染。氣霧劑可直接對準蚊蟲噴射也可以關閉門窗,將氣霧劑噴頭向上45角向房間各方向噴射10~15秒,然后離開房間。氣霧劑作用約20分鐘,打開門窗充分通風后方可進入。
(2)選擇合適的驅蚊劑
可選用含有避蚊胺、驅蚊酯、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驅蚊劑,按產品說明涂抹或噴灑在暴露的皮膚表面和衣物上但要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嘴巴;出汗較多時或在戶外長時間逗留應及時補涂,孕婦、哺乳期婦女、低齡兒童謹慎使用。
(3)投放滅蚊幼緩釋劑
家庭室內外難以清除的積水可投放滅蚊幼緩釋劑,例如0.5%吡丙醚顆粒劑或蘇云金桿菌(以色列亞種)等。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部分來源于互聯網,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權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核實后協商處理或刪除。